首页 > 酒店新闻 > 酒店行业动态

凯发·k8(国际)-官方网站·一触即发|当我们在资本主义搏杀中,谁还记得关中老豆腐作坊

发布时间:2025-02-22 10:32:00    次浏览

关中渭南大荔县,澄城县一带有道名菜称辣子豆腐,是当地人家过事必不可少的大餐。传统豆腐坊在每个乡镇多少都有几家,保持着国家非遗项目传统豆腐工艺。一般豆腐传统工艺包括泡豆,清洗,磨浆,烧浆,点豆腐,压制定型等。一斤黄豆出2斤左右豆腐,不像城市里许多豆腐那么“嫩”,水分多。图为大荔县高明乡张军平,今年40余岁,自他父亲起,家里已经做豆腐50余年。那时候磨豆用牲畜拉石磨,一天才出一锅(指煮豆浆的大铁锅)豆腐;现在用豆浆机,每天晚上张军平从地里干农活回来后,还能出2锅豆腐(约150斤),每年做豆腐收入5万元左右。 木质豆腐框,用来豆腐定型或者放豆腐去转乡里叫卖。如今张军平的豆腐基本都是按照饭店和农家需要,每天提前就订好了销路。 豆腐作坊一般有大土灶(烧柴禾或煤炭),缸,豆浆机,豆腐框,土纱布,桶,盆等。 每天张军平要提前10小时(季节决定泡豆时间)泡好两大盆当地黄豆。一盆黄豆刚好做一锅豆腐 用了好多年的豆腐定型压制框。 7点的时候,张军平母亲开始磨豆浆,等儿子地里干活回来,就能尽快做豆腐。 张军平把豆包在土灶上方挂好,准备倒入豆浆过滤至铁锅里。 通过不断摇豆包,精细的豆浆过滤到铁锅里开始加热。 以前烧浆主要是直接锅底加热。现在张军平进行了改进,他在锅旁边安装了土锅炉,用管子把蒸汽送到豆浆里直接加热。在豆浆快沸腾的时候,才需要在豆浆锅下生一点火。图中插在豆浆里的管子就是土锅炉蒸汽管。 每次磨浆后的豆渣,张军平基本都要在磨2—3次。 豆浆沸腾滴“波涛汹涌”,伴随着咕咚咕咚的声音,但不会飞溅伤人。锅炉停止加热,张军平开始在豆浆里“点豆腐”(既点卤豆腐,用盐卤或石膏)。很快滴豆浆就“变成”了大家熟知的豆腐脑。 张军平把豆腐定型框摞在旁边的一个大锅上,在框里铺好土纱布,然后把锅里的豆腐脑舀到框里。之后豆腐脑上把纱布铺好,垫上一块木板,压上几块石头,几个小时后以后,白花花的关中豆腐就在豆腐框“现形”啦。说到这么多年做豆腐,张军平说虽然每锅只能挣70元左右,但自己很满足,因为这在农村就很不错。不像城里有些卖豆腐滴,一斤黄豆能做好几斤豆腐(因为水分多),利润很高。豆腐这一行俗话叫“水里求财”,真正的关中豆腐就是一斤黄豆出2斤豆腐,甚至民谚说“秤钩可以勾起来一,二斤豆腐而不散”。 裹豆腐和过滤豆腐的纯棉纱,每天都要晾晒 关中豆腐是国家非遗项目。也许豆浆在铁锅里煮,味道就是不一样哦。张军平的豆腐坊是简易房子,夏天很热,冬天有点冷。在这个不大的传统豆腐作坊里,每天为附近群众供应200斤以上美味的关中豆腐。本图文由(党胜英)特约供稿,转载请联系小编授权。